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高原,特别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。那碧蓝的天、雪白的云、青青的草原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。但是在去高原旅游之前,应注意它和平原、丘陵不同之处。
高原旅游对旅行者的体质要求较高,不仅老弱病残者要慎重,就是平素健康的人,如体内有隐匿的病灶,像扁桃体炎、鼻窦炎等也应该小心,因为这些疾病容易在人体疲劳、缺氧状态下复发。
从生理卫生角度上来讲,一般将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。因在这一高度时,大气压力从海拔0米时的101千帕(760毫米汞柱)下降到70.5千帕(530毫米汞柱),氧分压从20.7千帕(156毫米汞柱)降为13.3千帕(110毫米汞柱)。由于大气氧分压降低,人体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,常常出现缺氧症状;一般在进入4000米高原地区时,血氧饱和度低于80%,人们更容易出现缺氧症状。故进入高原后应注意营养,调整饮食结构。由于人体分解脂肪比分解糖类需要更多的氧气,在到达高原后的7~10天内,饮食结构应做出调整,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,增加糖类的摄入,吃容易消化的食物。
在高原环境中,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,特别是由于体力消耗大,血红蛋白的消耗也多,加之对缺氧代偿性地生成红细胞,故应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、铁剂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,多吃一些瘦肉、蔬菜和水果。特别是维生素C和泛酸,在进入高原后可适当多摄入一些。
高原地区干燥,水的表面张力小,人体运动时通气量明显加大,呼吸失水增加。为保证每日至少有1~1.5升的尿量来排出代谢废物,游人必须摄取足量的水分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初入高原者常无口渴感,所以更应适时、适量补液。
有些人在初入高原头两周内,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食欲下降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故出游前应携带一些常用药物,以便进行对症处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