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安民俗之特色
 邹城民间阴阳板
 泰山民俗之压枝
 老济南的俗话儿
 杨家埠木版年画
 青岛称谓有特色
 蓬莱大杆吹奏乐
 特色民居海草房
 七月三十放河灯
 胶州秧歌扭断腰
  
 刘墉
 蒲松龄
 戚继光
 辛弃疾
 李清照
 贾思勰
 刘勰
 诸葛亮
 孔融
 匡衡
 
胶州秧歌扭断腰 发布时间:2009/7/20
   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,俗称扭断腰、三道弯,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民间舞蹈。1764年,胶州包烟屯村(现马店镇东小屯村)赵、马姓两家,往关东逃荒途中,乞讨卖唱,逐步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,返回关里后,经多代相传、改进,发展到1863年便基本定型,舞蹈、唱腔、伴奏均有一定程式。舞蹈程式有十字梅、大摆队、正挖心、反挖心、两扇门等。唱腔曲牌有扣腔,锯缸、打灶、选断桥、上庙、南锣、东坡、男西腔、女西腔、小腔等。发掘整理的唢呐音乐曲牌有得胜令、打灶、小白马、斗鹌鹑、八板、水浪音、扇簸箕。1864年,楼子埠村秧歌艺人刘彩创立第一个秧歌班。马店村纪鸣珂、殷洪琴合作创作第一个秧歌小戏《裂裹脚》,由刘彩秧歌班排练演唱。

    建国后,对胶州秧歌进行挖掘整理。1957年赴北京演出,周恩来、刘少奇、朱德、彭真等出席观看并接见全体演职员。全国150多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县学习胶州秧歌。北京民族舞蹈学院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。1986年冬,秧歌剧《七月七》由青岛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,向全国交流。1987年,国家文化部门将胶州秧歌收入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》。至1987年,发掘并整理出《大离别》等35个秧歌剧本。
  版权所有:济南信泰旅行社 © 2009 www.jnrl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,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,违者将追究责任!
  山东省济南市纬五路75号泉景·恒基商务写字楼211室 250021
  0086-531-69909111、69909222、69909333 0086-531-87908797 xintailvyou@163.com
  旅游经营许可证号:L-SD-GN01178 鲁ICP备09067430号
  技术支持:学达互动技术支持 欢迎各优秀网站与我们交换链接 QQ:863482851   
 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等事件发生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做妥善处理。